缺錢怎麼辦

    可能來到我的部落格看我這篇文章的人

    是想要找缺錢怎麼辦的相關問題

    其實在台灣很多人都想知道缺錢怎麼辦

    以及跟銀行貸款時要怎麼辦才會順利貸款出來

    我整理了幾個的免費諮詢管道,你可以跟他問缺錢怎麼辦的問題

    專門協助順利幫人跟銀行貸款的理財顧問:

    貸款比較-潮-1auto.png

    理債-1auto.png

    速配-1auto.png

    濱江宅配-1auto.png


建立於 2018/02/02 上稿編輯: 鄒敏惠 本報2018年2月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八位來自東海岸的藝術家,推出《還原土地之歌》聯展,將於2月3日至3月18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以攝影、雕塑、裝置藝術等型式,表達在地觀察人與土地改變的看法與隱憂。

八位來自東海岸的藝術家《還原桃園借錢管道土地之歌》聯展,於當代藝術館展出。賴品瑀攝。

「我們住在台東,看著人與土地的改變,感到無能為力,但是又不想這樣就沒了,我們還是想做點什麼,先做再說。」藝術家饒愛琴解釋,這次的聯展原本起源於音樂人巴奈等人為了抗議原住民傳統領域劃設辦法排除私有土地而展開露宿凱道的行動,去年6月時,這個「凱道部落」遭到警方驅離,轉而以捷運台大醫院站一號出口為據點,相鄰228公園。10月時,他號召了15組藝術家進駐,就在228公園進行一系列的創作。

當代藝術館館長潘小雪表示,當時館方就已經注意到這些作品,當今年初一波勞基法抗議時,這些創作也因此撤下,當代藝術館向他們展開邀請。潘小雪強調,藝術參與社會事件在國際也是潮流,這種在進行中的事件中要看出一個所以然,並且設法以藝術的方式來詮釋的創作,目前也受到討論。

潘小雪指出,這些作品表達著原住民土地,從過去遭「劣紳土豪」掠奪、再遇到資本主義的開發,現在更面臨中資等問題,眼看土地一一遭不知名的買家買去。藝術家也藉著創作想代替土地發聲,表達對於環境現狀的觀察與擔憂。

參展藝術家包括王郁雯、伊命瑪法琉、李翎、林琳、林瑞玉、陳若軒、劉曉蕙、饒愛琴,大多為居住在東海岸的「反反反行動聯盟」成員,當年因為反對美麗灣案而集結起來,後續也持續參與相關社運行動。

伊命的作品《穿透》在室外展出。賴品瑀攝。

在戶外展出的《穿透》是來自台東知本卡地布部落的藝術家伊命瑪法琉的作品,以水管將漂流木塊串起,模擬出海岸山脈的形象。伊命表示,當人們為了快速從台北到台東,開路開隧道打通山脈,但得到如此快速便利的同時,人們自己的心卻也好像被穿透了,部落一路面對的開發威脅,也是令人心痛的穿透。而大自然也以土石流來反撲,因此有了這些用來創作的漂流木。

饒愛琴與作品《標記?放線》,哪間銀行好貸款賴品瑀攝。

饒愛琴的作品《標記?放線》則是以紅線在展間穿越、纏繞,當中又有結點與小旗子林立。「人類很愛分你的我的他的,喜歡擁有東西,喜歡劃分範圍。」饒愛琴認為,人類插旗佔下了原本並不屬於任何人的土地與資源,但就像他創作到最後,自己也困在紅線之中,一度不知如何脫身一樣,為了標記自己的利益,最後人深獻其中。「人本來不需要那麼複雜,都是要的多,才給自己麻煩多。」

王郁雯的《大風吹》則是將多台電風扇封在蠟裡。這些再也不能吹出風的電扇放置在鐵板凳上沈默相對,彷彿名字、正義等都也被封起來,淪為空談。「這些電風扇看起來也像是一隻一隻的眼睛,睜大著看著更想要的位置,伺機行動。」

王郁雯的作品「大風吹」一角。賴品瑀攝。

攝影家陳若軒則展出「凱道部落」的抗爭紀實《Day214-Day222》,企圖從原民生活作為的微小細節去理解為何他們必須如此堅持的抗爭。林瑞玉《自然的小孩》是搭了一個小帳棚,表達對凱道部落的陪伴,也以帳棚內鐵線編成的小人與遍地落葉的對照,提出「人應該把自己放小」的反思。 相關文章 美澳紐加採礦都要同意 原民學者辦研討駁經濟部 2018/01/29 原轉會定調 亞泥有望補做知情同意 原民會:協調中 2018/01/24 209645 [nothing_1] 平埔大武壟族竹屋 關山老師傅重現 2018/01/24 【我們的島】日月潭的邵族悲傷 吶喊拒孔雀園BOT 2018/01/22 顧自然也維繫傳統價值 丹大四村落卡債整合銀行成立生態旅遊協會 2018/01/12 社會影響評估再等一年 詹順貴:先環評、社評 再原民同意 2018/01/11 原住民台灣新聞東海岸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
arrow
arrow

    nnr19xf7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